2023年9月28日,驻科威特使馆临时代办刘翔在科发行量最大的阿拉伯语报纸《消息报》发表题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让我们共同行动》的署名文章,全文如下:
今年是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十周年。9月26日,中方发布《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的倡议与行动》白皮书,旨在凝聚国际社会广泛共识,更好应对当前时代挑战。
十年前,面对“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这一深刻的世界之问、历史之问、时代之问,习近平主席创造性地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什么是人类命运共同体?习近平主席曾这样概括:“人类命运共同体,顾名思义,就是每个民族、每个国家的前途命运都紧紧联系在一起,应该风雨同舟,荣辱与共,努力把我们生于斯、长于斯的这个星球建成一个和睦的大家庭,把世界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成现实。”
十年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不断丰富和发展。它源自天下为公、协和万邦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反映了和平发展、团结共生、合作共赢等不同文明之间的互通之处。习近平主席在多个国际场合就这一重大理念进行系统阐述,逐步形成了以推动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为总目标,以全人类共同价值为价值追求,以构建新型国际关系为根本路径,以共建“一带一路”为实践平台,以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为重要依托的科学理论体系。
十年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外交实践硕果累累。从双边到多边,从区域到全球,中国同数十个国家和地区构建了不同形式的命运共同体,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得到100多个国家明确支持,全球文明倡议提出不久就获得多国积极响应。在卫生健康、气候变化、网络安全等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挑战领域,习近平主席也提出致力于构建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方案,为妥善应对全球挑战、完善全球治理贡献了智慧力量。
阿拉伯有谚语“独行快,众行远”。中国同包括科威特在内的阿拉伯国家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道路上携手同行。在去年举行的首届中国—阿拉伯国家峰会上,双方一致同意全力构建面向新时代的中阿命运共同体,加强中阿团结协作,助力各自民族复兴,促进地区和平发展,维护国际公平正义,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日前,习近平主席同米沙勒王储在杭州会见,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得到科方积极支持,双方就巩固中科战略互信和传统友谊,深化发展战略对接,加强投资、能源、基础设施、环境治理、数字经济等领域合作,深化执法安全和反恐合作,密切人文交往达成了广泛共识。中国愿同科威特等友好国家一道,以实际行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人类和平与发展事业注入更强动力。